期交所雙月刊66期

13 臺灣期貨雙月刊 TAIFEX BIMONTHLY 或國際企業的綠能政策,使電力市場參與者以購 買再生能源憑證的方式善盡對環境的責任,並減 緩全球暖化,另一方面,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也可 因出售憑證獲取收入,增加再生能源發電誘因。 國際再生能源憑證發展概況 各國再生能源憑證正式名稱不盡相同,美 國稱為 RECs (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或 Renewable Energy Credits ),歐洲稱為 GOs ( Guarantee of Origins ), 英 國 稱 為 RO C s ( Renewable Obligation Certificates ),日本則有 Non-Fossil Value Certificate ( NFV )、 J-Credit 及 Green Energy Certificate 等不同憑證種類存在, 而在美歐以外地區,尚有由國際再生能源憑證標準 基金會( The International REC Standard )發行 I-RECs ( International RECs ),雖然名稱不同, 但再生能源憑證運作方式大致一致,實務上有 2 種 市場交易方式,即電證分離及電證合一兩種模式。 電證分離交易係指再生能源發電業者從事發 電並申請憑證後,將電力留作自用或以一般電力 出售至電力買家,另外將憑證透過交易平台賣出, 購買憑證者則可表彰其保護環境、善盡社會責任 或達到主管機關或客戶要求之環保標準。 電證合一交易指購買者向再生能源發電業者 一併購買電力與憑證,實務方式通常為購電契約, 期間通常超過 10 年,此種模式常見於大型發電專 案,由於大型再生能源發電地點與傳統發電地點 不同(如離岸風電即位於沿海,與傳統火力發電 或核能發電位置皆不同),除了發電機具外,尚 需鋪設輸電管路,需投入龐大資本。 依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 RE100 2020 年年 度報告,電證分離模式購買憑證的方式為企業最 普及之獲取憑證方式,雖占比逐年下降,仍有約 一半的憑證由此模式購得,而電證合一模式則逐 年上升 (圖3) 。 我國再生能源及再生能源憑證發展概況 近年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概況 我國政府自 2016 年起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, 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,帶動自主綠能產業發 展以邁向 2025 非核家園目標,並明定同年再生能 源發電量需達總發電量 20% 。為達成目標,政府 鼓勵各界從事再生能源發電,並建立憑證制度以 認證綠電來源,協助我國再生能源產業發展。我 國發電結構向來以火力發電為主,占比逾 8 成, 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則自 2010 年 3.5% 小幅上升至 2021 年 5.6% ,距 2025 年 20% 目標仍相距甚遠, 亦顯見臺灣相較全球而言,再生能源使用率仍有 成長空間。 圖3:國際企業採購綠電趨勢 圖 1 、國際企業採購綠電趨勢 資料來源 :RE100 2020 年度報告 0 20 40 60 80 1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純粹購買憑證 ( 電證分離 ) 電證合一方式購買憑證 其他方式 ( 繳交規費等 ) 純粹購買憑證(電證分離) 電證合一方式購買憑證 其他方式 2015 3 13 16 19 26 60 40 46 43 42 0 20 40 60 80 1 0 2016 2017 2018 2019

RkJQdWJsaXNoZXIy NDEyMzQ=